
數說2024二手車成績單
近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2024年全年二手車市場數據。2024年二手車交易量實現了同比增長,但未能成功站上2000萬輛的臺階。從月度交易量看,2月受春節假期影響,當月交易量低于2023年同期;6月受新車價格戰持續以及季節因素,二手車交易量同比下降。除了2月和6月以外,其他月份交易量均同比增長。尤其是8月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加碼后,交易量從9月開始一路上揚。
未達2000萬輛預期
2024年二手車市場累計交易量為1961.42萬輛,同比增長6.52%,與同期相比增加了120.08萬輛,累計交易金額為12852.05億元。其中12月,二手車交易量達到190萬輛,創下歷史新高。
與往年市場前低后高的走勢不同,去年二手車市場呈現出U型趨勢。一季度延續了2023年年末的市場態勢,交易量持續擴大,同比增長7%。而在二、三季度,受新車市場價格戰的強烈沖擊,二手車商進銷利潤降低,不敢收車,潛在客戶觀望情緒加重,二手車市場經歷了銷量筑底的過程,二手車經理人指數自5月到8月一直在42%上下的低位徘徊,市場淡季特征顯著。為響應《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9月起全國各地密集出臺汽車置換更新政策補貼細則。在此政策帶動下,二手車市場迎來交易高峰,四季度同比增長9.7%,二手車經理人指數更是多年未見地突破榮枯線,在12月達到歷史新高的53.4%。
車齡降低大勢所趨
去年12月,二手車使用年限在3~6年的交易占比最高,達到50.44%,環比增長0.59%,較去年同期增長3.22%;使用年限占比次之的是3年內車型,占26.49%,環比下降0.12%,較去年同期下降2.02%;車齡在7~10年的車型占15.76%,環比下降0.26%,較去年同期下降1.44%;車齡10年以上的車型占比為7.31%,環比下降0.21%,較去年同期增長0.25%。
二手車車齡的降低長遠看是大趨勢。首先,年輕消費者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賣舊買新的心情更加迫切。其次,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正在快速增長,而新能源二手車交易量中,4年以下車齡的車占到了70%左右,僅有約10%的車車齡在6年以上。第三,購車客戶也更傾向于低車齡、低里程數的優質車源。隨著二手車價格逐漸下跌,同樣的預算已經能買到更低里程的二手車。
轉籍率平穩上升
2024年二手車轉籍率月度同比均高于2023年。二季度轉籍率走低,之后自6月開始,轉籍率持續走高。直到2024年年底,市場交易的10輛車中有3輛為跨區域流通。從轉籍率與車價和二手車總交易量的變化看,三者基本為正向關系,轉籍率走高的同時,市場整體交易量和交易價格也呈現上升勢頭。
限遷被破除打通了二手車全國大流通的政策枷鎖,二手車物流和檢測認證日趨完善,促使消費者對二手車的選擇變得更加多元化、跨區域化,二手車市場的活躍度在不斷提升。
保值率震蕩下行
2024年上半年全國汽車保值率分車型看普遍進入下降區間,且降幅較大。以5~6月單月環比為例,保值率降幅最大的是中型轎車,6月3年車齡保值率為53.6%,降幅達到了4.9%,降幅最小的是中型SUV,3年車齡保值率為54.5%,降幅為2.1%。上半年,僅有MPV保值率沒有下降。
直至2024年年末,各車型保值率沒有明顯好轉。緊湊型車3年保值率已跌破50%,中型車、小型SUV和中型SUV保值率分別為50.7%、50.4%和51%,也就是說新車入手3年,車價跌去一半。上半年保值率上漲的MPV,到了年末保值率也出現下滑。
具體到新能源二手車,在產品升級、實用性提升的推動下,3年車齡的插電混動保值率達到55.2%、純電保值率為54.7%。在新車價格競爭激烈的帶動下,年末上述兩類車型保值率均下滑到46%以下。
品牌是否保值已經是越來越多購車客戶買車前要考慮的因素之一。保值率與新車價格息息相關。一般新車降價,二手車價格必然遭受打壓。新款車型迭代加快,功能配置增加,定價反而更加便宜,讓不少老車主感到“背刺”,這一問題車企應及時關注。
交易均價高開低走
2024年,全國二手車交易均價在2月達到最高點,為6.96萬元。之后受到新車價格戰的影響,全國二手車交易均價一路走低,6月二手車交易均價已下滑到6.44萬元,低于2023年下半年各月二手車交易均價。隨后,二手車交易價格逐漸企穩,徘徊在6.5萬元左右。
總體來看,2月后的二手車均價走勢和2023年高度相似,低車齡車輛占比提升,以及部分高價值新能源二手車的入市,以及置換更新政策刺激了部分車況較好的二手車析出,最終托住了下半年的二手車價格。
總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為,展望2025年,二手車市場將面臨新車價格戰和行業變革的雙重挑戰。為應對挑戰,行業必須加速迭代升級,轉危為機。企業需加速營銷方式創新,推動由經紀向經銷轉型,以適應市場和消費者需求。二手車行業將繼續朝著品牌化、專業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品牌形象,以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推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消息來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精真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