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用車充換電迎來高光時刻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產銷數據,今年1~2月,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達155.4萬輛,同比增長51.6%。其中,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達7.9萬輛,同比增長53.8%,增速不僅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而且領跑新能源乘用車(同比增長51.4%)。今年以來,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快速增長,符合行業人士的普遍預期。
繼今年1月《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布,近日工信部聯合交通運輸部等多部門,正式啟動第2批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工作,天津、常州、無錫、宜賓、臨沂、淮南、西安、咸陽、渭南、雄安新區10個城市入圍。根據規劃,本次試點實施周期為2024年至2026年。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涵蓋公務用車、出租車、城市公交車、環衛車、郵政快遞車、城市物流配送車、機場用車、特定場景重型貨車多個領域,預計新增推廣新能源汽車超25萬輛;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計劃建設超24萬個充電樁和365座換電站。同時,試點還將推動新型充換電技術商業化等新技術新模式的發展,無形中將為新能源商用車市場的發展壯大再添一把“火”。
新能源商用車市場正在發力
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的增長,得益于政策法規“鋪路”。近年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激勵新能源商用車發展的措施,包括購車補貼、稅收優惠、路權優先等,旨在降低用戶購車成本,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同時,還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解決新能源商用車在使用過程中的補能難題,進一步提升使用便利性。同時,生態環境部門通過環保政策的約束和倒逼機制,積極拓展場景應用,聚焦重點行業清潔運輸、散貨和短途城市內部運輸等方面,因地制宜發展清潔運輸,擴大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需求。
從地方層面來看,從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到中西部重點城市,各地政府紛紛結合自身產業特色與發展需求,精準施策。如京津冀地區著重強化區域協同,對新能源物流配送車輛在路權、補貼等方面給予聯合支持,推動城市配送高效綠色化;長三角地區憑借制造業基礎與科技研發實力,聚焦新能源商用車技術創新,鼓勵當地車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車輛性能與續駛里程;四川省、重慶市等地則圍繞當地的能源資源與工業承載能力,在新能源中重型商用車推廣應用上發力,通過給予購車補貼、運營獎勵,以及加快充電樁、換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為新能源商用車的大規模應用營造良好生態,全方位激發市場活力。
與此同時,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也為新能源商用車帶來諸多增量機會。在城市配送市場,傳統燃油商用車在城市內頻繁啟停,不僅能耗高,還帶來尾氣排放污染;電動物流車的電費通常僅為柴油成本的30%~50%,可大幅降低單公里運營成本,促使越來越多物流企業加速車輛電動化升級,推動市場需求持續攀升。
在干線物流市場,過去新能源重卡受到續駛里程限制,推廣較為緩慢。如今,電池技術不斷突破,部分新能源重卡續駛里程已達300公里以上,甚至一些車型能實現500公里,基本覆蓋中短途干線物流場景。在煤炭、礦石等大宗商品運輸中,換電模式的新能源重卡展現出獨特優勢,正逐步獲得干線物流企業認可,帶來增量空間。
在港口、礦區等特定作業場景,新能源商用車也迎來新的市場機遇。港口內部貨物轉運頻繁,對車輛動力要求高,同時因其相對封閉的環境,對環保要求更為嚴格。新能源叉車、牽引車在這些場景下,既能滿足高強度作業需求,又能做到零排放,有效減少港口內的空氣和噪聲污染。礦區作業環境惡劣,傳統燃油車輛尾氣排放對礦區生態破壞較大,新能源自卸車、礦卡等憑借其高扭矩、低污染特性,逐漸成為礦區作業的新寵。此外,環衛領域對新能源商用車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新能源清掃車、垃圾清運車等能更好適應城市環衛作業要求,降低對城市環境的二次污染。這些特定作業場景需求的釋放,將持續拉動新能源商用車市場規模擴大。
在眾多細分市場中,新能源重卡、輕卡的表現十分亮眼。據相關方面統計,2025年1~2月新能源重卡累計終端銷量為15272輛,創近7年同期新高,同比增長170.4%,增速居近7年同期第2。其中,純電動重卡銷量為15017輛,占比98.33%。同期,我國新能源輕卡終端銷量1.2萬輛,同比增長115%,前兩個月新能源輕卡單月銷量遠高于2024年同期,其中純電動車型也占據絕對主力地位。
充換電基建提速實現賦能

其實,2024年國內新能源商用車市場已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來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新能源商用車國內銷量為53.2萬輛,同比增長28.9%,占商用車國內銷量的17.9%。去年,即便在商用車整體銷量下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商用車依舊跑出獨立行情,逆勢上揚。有機構預測,在政策利好、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增長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規模在未來幾年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隨著市場份額逐步擴大,與之緊密相關的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成為推動新能源商用車產業發展的關鍵一環。例如,2024年9月,四川宜賓高縣投用一座全新的福溪智慧能源站,為宜賓循環經濟產業園及周邊區域的新能源商用車高效補能。該能源站由四川能投與高縣國資公司共同打造,站內配備兩座新能源重卡換電站,支持頂換、側換兩種模式,適配牽引車、自卸車、攪拌車等車型;同時,安裝45臺320kW和240kW快速充電樁,共90個充電接口,1小時就能讓90輛電動重卡電量滿格。此外,福溪智慧能源站計劃啟動2期建設,屆時充電接口將增至220個。
2024年10月,云南省首個全液冷重卡超充站在彌渡縣正式投入運營,這也是云南省首個全液冷重卡超充站。彌渡重卡超充站配置2套華為720kW全液冷充電堆,8個雙槍快充終端,能同時滿足8輛新能源重卡充電需求。
近日,位于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王灘鎮的重卡充換電站項目竣工,并已全面進入驗收階段。該站是唐山市新能源集團繼海港遜靈站、遷西三撫路站之后,獨立投資建設的第3座重卡充換電綜合站。據了解,該充換電站項目坐落于平青樂線和沿海公路的交會黃金地帶,占地面積達7040平方米,位于港口物流動脈的核心位置,是重卡車輛往返港口的必經之地。站區規劃采用“充換協同”技術路線,站內包含一座“7+1”2000kVA標準換電站,以及10座重卡充電車位設備及其配套基礎設施。換電站引入全自動換電系統,通過智能化操作流程,使得車輛換電過程僅需5分鐘即可完成,相較于傳統充電方式,極大地縮短了電動重卡的補能時間,有效提升了物流運輸效率。
在新能源商用車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背后,離不開來自中央及地方的政策支持。2月20日,財政部辦公廳、工信部辦公廳、交通運輸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縣域充換電設施補短板試點申報有關工作的通知》,亮點之一便是提出“鼓勵試點縣增加電動重卡充換電設施,推進重卡電動化進程”。3月6日,《上海市鼓勵電動汽車充換電設施發展扶持辦法》印發實施。其中,對實施之日起建成的通用型換電站(能夠實現跨品牌、跨車型服務)、非通用型換電站的換電設備,分別給予充電企業設備(專指換電裝置充電系統和電池更換系統,不含電池)投資40%、20%的補貼,功率補貼上限分別為600元/kW、300元/kW。
補能雙雄的“競合”之路

新能源商用車正逐漸成為交通運輸領域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隨著“雙碳”目標任務的逐步推進,商用車電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大量新能源商用車將投入各類運輸場景。充電和換電作為兩大核心補能方式各有特點,為行業發展帶來廣闊的前景。
據介紹,早期,公交客車電動化后主要發展充電和換電兩條技術路線,后來隨著動力電池性能的提升,逐漸以充電為主。電動物流車最早以充電為主,近期開始布局換電。目前,符合高頻、定點運輸,以及單次運距比較短等條件的電動重卡以換電為主,部分地區采取兆瓦級充電。根據中信證券研究報告,2022年,換電重卡進入高增長元年,行業未來5年有望實現10倍增長,預計2025年換電商用車銷量有望達16萬輛,占新能源商用車總銷量約33%,市場規模超千億元。不過,從2020年以來,充電重卡的占比一直領先于換電重卡,即使在2022年前后換電的占比超過充電,但差距較小;2023年以來,充電重卡在純電動重卡銷量中的占比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現階段,新能源商用車的換電方式和技術尚不統一,每家企業都不斷推出自己的技術方案,百花齊放意味著換電標準難以統一。電動重卡換電產業促進聯盟秘書長李立國認為,如果不能解決換電重卡互通互換的問題,換電就無法像充電一樣成為能源基礎設施,只能是增值服務。互通互換標準的建立將有助于避免行業割據和重復投資,促進統一標準下的有序競爭和行業協作,促進換電重卡行業更快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執行秘書長鄒朋建議,大力發展新能源商用車換電模式,首先還是要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方案應用換電;其次不要認為任何重卡能夠實現運行的場景都適合換電,千萬不要做一些場景和能力與實際技術水平包括車型的應用不匹配的事情;再次就是技術路線,現在市場上存在點換、側換、后背換等很多方式,技術路線的發展和市場需求密切相關。
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產業研究部主任李康看來,商用車充換電未來的趨勢更需要整體的打包解決方案,產業鏈協同是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充換電設備行業將加速整合,技術和功能的競爭、產品的綜合成本和使用體驗將成為核心競爭力。公共領域集中式場站將進一步發展高電壓快充設備,液冷、風冷、自然散熱等多個技術路線將并行發展;換電設備也將朝著智能化、標準化、充換兼容性等方向發展。
消息來源:中國汽車報


